尋親就像是一場需要彼此鼓足勇氣、預備好心理韌性,而後「雙向奔赴」的旅程,踏上了才知道沿途風景如何,沒有最好的路線,持續擁抱好奇與開放心態,自然沿途都是收穫!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收養、出養、被收養人的心情,臺中市收出養資源中心規劃了收出養互動展,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聲音,感受收出養人生,共同認識跨越血緣的愛、接續這趟旅程
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將舉辦系列課程<養兒養女面面觀>,讓收養家庭在養兒育女過程中面面俱到,更提升收養家庭親子之互動喔!
桃園市收出養資源整合服務中心於 105 年起協助桃園市在地有意收養孩子的民眾、或想為孩子找收養家庭的民眾就近獲得收養相關專業知能,減少市民需要至外地蒐集相關資訊而花費的時間和交通往返上的不便。為此,籌辦親職準備教育訓練系列課程,提供收養家庭親職教育上的知識,培養家庭教養與照顧能力。同時也讓在地相關機構、專業服務人員可以獲得收出養服務資源與資訊,以利提供更完善的服務給服務需求者。
民國100年11月30日立法院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於自101年5月30日起開始施行,新法對於國內收出養制度有多項重大變革,其中包括國內收養優於國外收養、非血緣關係收養必需透過收出養機構媒合、收養人應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等。
我叫蔡竹飛,我不知道親生父母的資訊,但我渴望與我的親生父母團聚,你可以幫忙我嗎?
民國70年,剛出生一個多月的我便被瑞典的養父母收養,民國101年我回臺灣尋親,雖然生母在我尋親前2年過世,但我順利地與外婆、舅舅和阿姨取得聯繫,而現在,我想繼續尋找我的生父。
我不確定我在哪裡出生、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誰,我到天主教福利會後取名王啟新,大約6個月大時由我加拿大籍養父母收養。
「不知道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情形,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母、原生家庭成員長什麼樣子,覺得自己像是突然出現在這個世上的人。」
不論您目前是在分居、考慮離婚或是已經離婚的階段,是否常常有著以上的疑問,卻不知道可以找誰討論。 我們的「離異父母親職團體」希望藉由團體型式、主題式的討論,讓父母對溝通、探視、子女照顧及處理子女情緒等各式議題能有更多瞭解, 也期待離異父母透過練習的過程,將學習到的方法應用於生活及溝通上,讓自己更輕鬆和孩子共同成長與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