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將舉辦系列課程<養兒養女面面觀>,讓收養家庭在養兒育女過程中面面俱到,更提升收養家庭親子之互動喔!
桃園市收出養資源整合服務中心於 105 年起協助桃園市在地有意收養孩子的民眾、或想為孩子找收養家庭的民眾就近獲得收養相關專業知能,減少市民需要至外地蒐集相關資訊而花費的時間和交通往返上的不便。為此,籌辦親職準備教育訓練系列課程,提供收養家庭親職教育上的知識,培養家庭教養與照顧能力。同時也讓在地相關機構、專業服務人員可以獲得收出養服務資源與資訊,以利提供更完善的服務給服務需求者。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收養、出養、被收養人的心情,臺中市收出養資源中心規劃了收出養互動展,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聲音,感受收出養人生,共同認識跨越血緣的愛、接續這趟旅程
民國100年11月30日立法院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於自101年5月30日起開始施行,新法對於國內收出養制度有多項重大變革,其中包括國內收養優於國外收養、非血緣關係收養必需透過收出養機構媒合、收養人應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等。
國軍官兵投身愛心公益,不遺餘力,目前任職於花蓮基地第五基勤大隊的李進鴻少尉,熱衷愛心服務工作,認養兒童幫助他們成長已有8年,他在生日當天,收到來自孩童的祝福卡片,令他相當感動,這樣的善行義舉,更溫暖了社會上為愛心付出的人。
「不知道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情形,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母、原生家庭成員長什麼樣子,覺得自己像是突然出現在這個世上的人。」
我不確定我在哪裡出生、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誰,我到天主教福利會後取名王啟新,大約6個月大時由我加拿大籍養父母收養。
失憶20年,11年前被法院宣告死亡的37歲陳姓女子前天回到莿桐尋親,在熱心村民及饒平派出所員警協助下,與母親在派出所相認團聚,母女相擁哭泣,都表示,這是收到最好中秋節團圓大禮。
陳家二姊陳秀麗表示,家中共有7個孩子,四妹在出生後,父母因經濟困難,加上家中子女眾多且皆為女兒,便透過大伯友人介紹,將僅出生數月的四妹交給當年居住在南投竹山地區的收養人「陳美華」小姐照顧,從那時候開始,家人便和四妹斷了音訊。
民國70年,剛出生一個多月的我便被瑞典的養父母收養,民國101年我回臺灣尋親,雖然生母在我尋親前2年過世,但我順利地與外婆、舅舅和阿姨取得聯繫,而現在,我想繼續尋找我的生父。